汉武帝即位后推行六年改元制度,每六年根据天象或重大事件更换年号,如元光(彗星出现)、元狩(朔方郡经营)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此时仍沿用秦代颛顼历。司马迁与其父司马谈参与修订历法,最终在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完成太初历,将正月改为农历一月,并调整年号周期为四年一改。
汉武帝调整西域政策,从张骞二次出使后的经济拉拢转向武力威慑。汉朝使者因素质参差和政策混乱,导致西域小国更倾向匈奴。为争夺西域良马资源,汉武帝派使团以黄金换取大宛国汗血宝马,因大宛国王拒绝而引发冲突,最终触发汉军西征。此战不仅为获取战马补充军力,亦为切断匈奴与西域的农业补给联系,削弱匈奴生存基础。
司马迁在《史记》中强调汉武帝远征西域的直接动机是获取汗血宝马,但深层原因涉及军事战略与内部治理。汉朝通过征调郡国恶少年与囚徒组建远征军,既解决内部不安定因素,又延续战争体制下的社会动员惯性。太初元年关东蝗灾加剧社会压力,进一步推动汉武帝通过对外战争转移矛盾。
此次西域战争标志着汉朝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扩张,虽因良马需求直接触发,但实际是多重战略考量的结果,包括巩固边疆、削弱匈奴及缓解内部危机。司马迁通过记录天马之歌等细节,暗讽汉武帝个人虚荣心与决策复杂性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