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程围绕电气防火防爆技术展开,重点解析电气引燃源的形成机制。危险温度的形成因素包括短路、接触不良、过载等故障状态,其中短路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平方成正比,需注意长时间过载与瞬时过载的差异。电弧电火花分类强调工作火花与事故火花的区分,需掌握正常与故障状态下的产生条件。
危险物质分组标准涉及可燃物的理化参数,其分级原则影响防爆设计的核心依据。危险环境分区定义明确不同区域(如0区、1区、2区)的划分标准,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爆炸风险等级。
防爆设备类型划分包含隔爆型、增安型等类别,其标志与选用需匹配危险环境等级。防爆线路安全规范要求线路敷设满足耐压、密封与隔离要求,避免产生引燃风险。
电气防爆安全措施聚焦消除危险物质、控制点火源、隔离防护及接地技术,其中减少可燃物是核心策略。电气火灾灭火方法需关注带电灭火的特殊性,强调二氧化碳等非导电灭火剂的适用场景。课程同步提示防爆线路安全规范与危险温度形成因素为2025年重点考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