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千粒黄金藏进万斤大米,《淘金米》艺术展被指浪费粮食,对此你怎么看?

主播: 宋先森
最近更新: 5天前时长: 10:03
今日圆桌派|热点奇闻 评论解读 轻松表达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淘金米艺术展争议

# 浪费粮食争议事件

# 黄金与大米价值探讨

# 社会介入艺术探索

# 参与者淘金互动体验

# 艺术表达社会争议

# 大米后续处理计划

# 网友两极分化评价

上海艺术家杨业兴的《淘金米》艺术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引发热议。展览将500克黄金制成1000粒金米,混入5吨大米中,邀请观众参与“淘金”体验,幸运者可带走所淘金米。艺术家称此举旨在通过互动引发对粮食价值的反思,强调“黄金有价,大米无价”,并承诺展览结束后大米将作为艺术品保存,避免浪费。
展览因“浪费粮食争议事件”受到质疑。部分网友认为五吨大米未被食用即被废弃,与倡导节约粮食的初衷相矛盾;另一些人批评淘金过程中参与者专注寻找黄金,忽视脚下大米,形成“重金轻粮”的讽刺场景。对此,杨业兴回应称不同声音是作品的组成部分,强调“社会介入艺术探索”需通过公众互动实现价值传递。
活动现场的“参与者淘金互动体验”吸引大量观众,日均500余人排队参与。人们通过吹、筛、翻找等方式淘金,部分人带走大米纪念品。展览还出现“假黄金混入”插曲,艺术家默许此行为,认为其增添了真实的社会反应。关于“大米后续处理计划”,策展方表示将把大米转化为长期展出的艺术品,保留其承载的情感与故事。
“网友两极分化评价”持续发酵。支持者认为展览引发对“黄金与大米价值探讨”的思考,具有艺术创新性;反对者则认为形式大于意义,存在炒作嫌疑。争议焦点集中在艺术表达与社会认知的冲突,例如用浪费粮食的方式呼吁节约是否合理。展览后续计划扩展至上海,其社会影响与艺术价值仍待观察。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