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交平台上AI写真内容泛滥问题引发争议。用户反映,搜索“AI写真”时,算法推荐机制常推送大量辣眼睛AI生成图,包含衣着暴露的虚拟人物及擦边内容不良引导。此类内容与平台标榜的高质量生态背道而驰,用户直呼“刷短视频如同看成人网站”,质疑社交平台内容审核标准及未成年人保护缺失。
以小红书、抖音为例,部分博主利用AI技术生成泳装、职业装等擦边内容快速吸粉,甚至形成灰色产业链。平台虽推出AI标识功能,但审核漏洞反复出现,导致低质内容持续扩散。内部人士透露,算法推荐机制优先流量数据,用户互动行为间接助推擦边内容传播,加剧内容生态质量下降。
监管层面,国家网信办已要求AI生成内容添加标识,但平台执行力度不足。历史问题如旅游搭子涉黄事件频发,暴露平台监管漏洞暴露的长期性。用户呼吁加强技术审查与人工干预,平衡算法推荐逻辑与社会责任,避免AI技术沦为逐利工具。
尽管平台多次整改,用户失望平台管理的情绪仍在蔓延。分析指出,唯有建立内容生产敬畏机制,强化输出端筛查,才能重建用户信任,维护健康的内容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