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半自传体小说《在轮下》,以自身在神学院教育体系中的经历为原型,揭示了19世纪末德国僵化的教育制度对青少年成长的压迫。主人公汉斯作为天才少年,在家庭期望与社会规训力量的双重压力下,被迫放弃钓鱼、交友等天性需求,最终因精神崩溃从神学院退学,沦为铁匠学徒后意外溺亡。
黑塞通过汉斯的悲剧,批判了工业化时代社会规训与功利主义教育理念对人性的碾压。神学院教育体系以宗教教条和僵化课程为核心,将学生视为国家机器零件,压制个体自由意志。书中校长“别掉到车轮下”的警告,隐喻了教育制度对叛逆者的系统性排斥。
原生家庭影响加剧了汉斯的困境。其父作为传统家庭价值观的维护者,以虚荣心绑架儿子前途,忽视其心理健康。而汉斯与诗人赫尔曼的友谊,则成为对抗体制的微弱火花,最终因校方干预被强行掐灭。黑塞借此探讨了青少年在应试教育压抑下的精神危机与自我觉醒可能。
小说融合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与东方哲学思想,通过汉斯的命运,反思社会单一成功标准对个体的摧残。黑塞早年因反抗神学院教育体系被贴上“疯癫”标签的经历,与其笔下角色形成互文,揭示了时代巨轮下个体命运的普遍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