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人类学的想象力:从理解妈妈为何迷上广场舞开始

所属专辑: 问题青年
最近更新: 2023-12-27时长: 01:25:45
问题青年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我们和青年学者袁长庚聊了聊,人类学“走红”背后的成因与误解、学科的脉络,以及它对当下焦虑的个体所形成的理解与推动。

【本期介绍】

在青年志今年七月发送的一篇文章文科有什么用?在技术理性的包围下,为人文精神辩护中,我们讨论了文科是怎么变“无用”的?以及“有用”的标准在当下的土壤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面对这个老生常谈并且还会持续辩驳下去的问题,从本期【问题青年】开始,我们将文科逐一拆分,从单个学科入手,不定期和人文学科的从业者展开对话,来探讨该学科的脉络与“功效”。首期聊的便是人类学

随着项飙老师的走红,人类学在过去两年走入大众视野。相较于其他人文学科,它似乎散发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独异气质,在关注远方和历史的同时,又同附近与当下持续地共振。

但在大众对人类学的关注中,是否存在着一厢情愿的误解?有什么需要被祛魅之处?人类学又具体学什么?和社会学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它对当下焦虑的个体可以形成何种理解与推动?

带着这些疑问,我和一位极富热情的人类学青年学者——袁长庚聊了聊。

【本期嘉宾】

袁长庚,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b站ID:讲台艺术家袁老师

【收听指北】

05:13 人类学在近两年的“走红”,在于社会对于经验的普遍焦虑。在过去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群体和个体的经验都趋于单一和稀薄,不足以梳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

10:31 公众对人类学的关注中,存在着哪些“美丽的误会”?为什么把人类学作为理解世界的方法其实难以被大众所接受?

16:49 人类学和社会学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同文学与诗学有何关联?具体又学些什么?

26:54 为什么“劝退”是人类学老师的传统美德?

36:41 现代学院体系内的很多学术生产,很多时候并不能对社会提供真知与洞见,更像是在把玩一个学术游戏,这种机制可能会扼杀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

41:52 项飙老师的可贵在于对经验的原始冲动,并总能对即时性问题做出有力度的经验凝结。

48:47 为什么人类学很看重“讲故事”?相较于下结论,在大家急于寻求各种解释的当下,呈现经验、讲故事其实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沟通方式。 

53:38 人类学打捞的更像是一种遥远的常识,这种常识在现代性和理性独断的驱动下被我们遗忘了。

01:03:47 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 的学术与行动,恰恰是作为一个人类学家最好的状态。

01:09:29 人类学无法脱离经验世界而存在,经验世界又总在发生变化,因此人类学家需要和现实保持有机的联系与张力。

01:16:57 袁长庚讲述自己的博士论文,关于北方某个小城的“传销组织”

【本期博客提及的书与文章】

[1].大卫·格雷伯,《债:第一个5000年》( Debt: The First 5000 Years , 2011)

[2].大卫·格雷伯,《狗屁工作:一个理论》( Bullshit Jobs: A Theory ,2018)

[3].大卫·格雷伯,马歇尔·萨林斯,《论王权》( On Kings ,2017)

[4].埃文斯·普里查德,《阿赞德人的巫术、神谕与魔法》

[5].项飙,吴琦,《把自己作为方法》

[6].项飙,《跨越边界的社区》

[7].张文义,《我不推荐读人类学博士》

[8].张文义,《人类学的终极劝退》


【本期音乐】

Ernest Ansermet - La Boutique Fantasque - Tarantella
Ludovico Einaudi - Una Mattina
音乐来源自 YouTube Library免费音乐版权库

【Logo设计】Sam

【后期制作】王黎子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索「青年志Youthology」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