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城连环杀人案是韩国1986至1991年间震惊全国的系列恶性案件,凶手以雨天为掩护,针对女性实施性侵、虐待与谋杀。案件初期因警方过度依赖血型鉴定技术(B型血误判)及刑讯逼供导致调查方向错误,多名无辜者被冤入狱。幸存者证词与目击者描述为案件提供关键线索,但受限于技术条件,真凶李春在直至2019年才通过DNA复制技术锁定。
李春在的犯罪动机与童年经历及心理扭曲密切相关,其犯罪手法特征包括使用丝袜勒颈、摆弄尸体姿势及针对不同年龄段女性。心理分析显示,其行为兼具控制欲与对女性的极端羞辱。案件侦破过程中,韩国警方调查困境暴露了早期刑侦技术的局限与体制漏洞,如缺乏跨区域信息共享机制。
案件社会影响深远,导致韩国修改公诉时效制度,取消杀人案追诉期限。受害者家属与涉事警察群体均承受巨大精神创伤,多名警察因压力自杀或离职。李春在最终因另案入狱成为破案突破口,其狱中“模范囚犯”形象与真实罪行的反差引发对犯罪心理画像研究的反思。案件遗留的司法争议与伦理问题,至今仍是犯罪学领域的重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