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S7E4 鲁豫对话Lumi刘敏 | 在音乐中散发「酷」,在生活中坚守「真」

所属专辑: 岩中花述
最近更新: 5天前时长: 01:15:37
岩中花述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独立创作音乐人

# 女性先锋音乐人

# 打口碟文化发展

# 自学乐理历程

# 理想主义精神共鸣

# 岩中花树哲学意象

# 西雅图摇滚遗产

# 科本遗孀文化符号

# 理性感性创作平衡

# 重塑乐队音乐风格

刘敏在访谈中回顾了自己作为女性先锋音乐人的成长历程。她提到早期受涅槃乐队影响,通过打口碟文化接触到西方摇滚乐遗产,自学乐理和吉他等乐器,逐渐形成独立创作音乐人的身份。她强调九〇年代中国摇滚乐手在物质匮乏下依靠理想主义精神共鸣,通过全国巡演维持生计,这种“赚够下一站车票”的生活态度成为创作动力。
关于女性身份,她坦言女性摇滚乐手曾面临刻板印象,如被过度关注外在形象而非音乐本身。她拒绝以“骨肉皮”等标签定义女性乐手,认为真正的力量来自音乐表达而非性别符号。她以科本遗孀科妮·拉芙为例,反思女性艺术家如何在男性主导的行业中突破文化符号束缚。
刘敏深入剖析了理性感性创作平衡的关系。她承认年轻时以理性压制感性,但后期学会接纳敏感特质,认为感性是接收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这种思考方式影响了重塑雕像的权利乐队独特的音乐风格,融合内敛与爆发力,打破传统摇滚乐手“躁动”的刻板印象。
谈及哲学影响,她多次提到《悉达多》中“岩中花树哲学意象”对创作的启发,将生命比作河流的动态变化。这种思考促使她在音乐中探索时间与存在的主题,同时通过拒绝商业化妥协,坚守独立创作音乐人的纯粹性。
最后,她反思成名后的挑战,认为大众关注与真实创作需明确区分。她以“理性感性创作平衡”为准则,警惕成功带来的精神懈怠,强调音乐人应回归日常生活的滋养,而非沉溺于外界赋予的符号化形象。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