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你想吃,是消费的幻觉和剧本早就被设计好了。产品、广告和内容,是如何一起编排“感觉”,让你心甘情愿吃下它?这一期,我们请来“食品电商操盘手”,李解,一起揭开食品消费背后那些你以为的“选择”——从产品、广告到内容,是如何一起用“感觉”推着你下单的?
我们从身边熟悉的例子讲起:
* 炸厕所体感的益生菌,为什么比科学更有说服力?
* 叶黄素能治近视?评论区说吃完就能摘眼镜,你信了吗?
* 透明袋牛奶、小白包装蛋白粉,为何看起来就更“真材实料”?
* 医用、儿童专属、十万级无菌,打的不是功能,是信任
还有:
* 广告里的热气拉丝、咀嚼声、普通人脸,为啥让你一看就想吃?
* 评论区的“口感”“体感”“真实体验”,是消费者自发还是种草套路?
* 健康焦虑、成分标签、食欲诱导,是怎样组成一套“感觉营销系统”?
🎧 本期关键词:
体感种草 / 食品视觉设计 / 健康感错觉 / 透明包装信任 / 评论区信号 / 食欲诱导 / 保健品营销 / 电商广告套路 / 内容操控感知
📍 时间轴
00:00|电商和内容平台,是怎么联合制造健康幻觉的?
——看似“为你好”的产品,其实只是在推一个梦。
02:38|叶黄素真的能治近视?小红书爆帖的误导逻辑拆解
07:17|眼部健康怎么科学管理?营养素的真相和误区
——叶黄素、维生素A、蓝光过滤——你该补的其实不是成分,是常识。
10:44|长时间用眼,怎么缓解不适?比保健品更靠谱的办法
13:09|“处方级保健品”是智商税吗?医疗标签背后的营销设计:医用 ≠ 更高级,广告法绕不过,但营销会拐弯。
15:50|儿童酱油和儿童醋:专为家长打造的“安心感”标签,反而带来钠和糖的隐患
18:14|⠀“吃两口就饱”不是天赋,而是味觉和习惯养成的结果。
21:28|高膳食纤维真的能减肥吗?“吸水膨胀”不是万能,膳食纤维也可能藏着糖和油。
24:57|食物越难吃越健康,真的是营养规律还是“口感失控”?
27:22|为什么深夜刷到冒热气的包子视频就忍不住下单?食品广告最“有杀伤力”的表现手法
30:26|普通人吃饭的视频,为何更容易打动你?
33:28|食物造型师的商业价值:怎么让你看到图就饿了
37:49|为什么“透明包装”更好卖?消费心理的错觉设计
39:30|从虾到玉米,内容造谣带货一条龙,吃的是信任感,赚的是焦虑钱。
41:41|食品添加剂的“妖魔化”背后,其实是更贵的科技
47:46|炸厕所≠益生菌有效:体感营销是怎么一步步编织的?
52:15|当零食戴上“健康帽子”,我们就更愿意吃了。
53:15|结尾预告:下集我们聊聊——为什么“好产品”却卖不过“好故事”?
🎙 制作团队:
主播丨月莞柔
嘉宾丨李解
声音设计丨Libing
🟥 声明: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单位、供职机构等的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医疗意见或建议等。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考。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本播客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买卖任何产品或者服务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消费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播客所载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节目内容版权归属大食话®️所有
小宇宙/Apple podcasts/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豆瓣/Spotify/CastBox/Overcast/Pocket Casts等平台搜索【大食话】, 大食话播客名片 也可以找到链接
联系方式:
📮 大食话邮箱:bamoon69@outlook.com
🎙 欢迎给我留言/发邮件 联系我
即刻: 月莞柔
🍠:大食话的月莞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