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一向是租房旺季, 这个夏天, 又有一大批年轻人即将搬入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出租屋, 他们会在这个空间里完成自己新旧身份的转变——成为一个社会人, 也将基于此地, 向更广阔的城市空间进行探索。
在倡导生活美学的小红书上, 出租屋改造始终是大热的词条: “楼道破,关我屋里什么事?” 、 “爆改 30 ㎡老破小” 、 “妈妈以为我在上海出租屋过得很惨” ……大量
关于漂泊与租房的感受、 经验和段子被批量炮制出来, 形成一种独特的“ 出租屋文
学” 。
租房的生活意味着脆弱、 变动、 漂泊、 不占有, 也意味着一种轻盈的力量, 意味着变革与流动的可能性。 脱离大家庭在异乡独自生活, 在大都市的出租屋里, 有着属于成年人的“后青春期” 吗? 从千禧年初《蜗居》《裸婚时代》《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出租屋,到如今的“出租屋文学” , 出租屋这一特殊的空间所承载的意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为迁徙的世代, 今天的我们如何理解租房这件事? 通过讨论、 想象一种“租”的生活, 我们期待看见更多格外的活法。
【本期嘉宾】
夏周
出版编辑, 播客《席地而坐》 主播。
普照
出版编辑, 编辑有非虚构作品《我在北京送快递》 等。
【本期主播】
柳逸
澎湃新闻· 镜相工作室编辑
【收听指南】
08:38精致又悬浮:上海梧桐区生活图鉴
16:08疫情之后,我和社区的链接感更强了
20:08“妈妈以为我在老破小过得很惨”:出租屋文学在反抗什么?
26:55爱情地狱or友谊乌托邦?出租屋寄托了千禧年初的家庭想象
32:59萧红、鲁迅、沈从文、张爱玲......沪漂作家与黄金时代
42:15“东京8平米”如何可能?年轻人为何涌进酒店洗衣房?
48:42706社区、定海桥互助社......生活可以是一场实验吗?
53:00韩国的出租屋文学:“半地下”里的露馅人生
【本期福利】
欢迎在单集评论区留言,我们将选取一位听众送出图书盲盒一份!
【本期配乐】
591——郑宜农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通过主页公告加入“涟漪效应听友群”,解锁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