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我们的语文课到底怎么来的? | Vol.14

最近更新: 2023-12-28时长: 01:20:19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主播/苗炜,作家,人称“苗师傅”

嘉宾/陆胤,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国文的创生》作者

都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这个难易有标准吗?

这是本期节目中,苗师傅抛出的第一个简单的互动问题,北京大学的陆胤教授从古代语言聊到了汉语的定义,再聊到了晚清时期语言文字的改革,最终落点在了两人感兴趣的第二个问题上——“中国古代人的识字率”。

如果你好好收听了整期节目,你就会发现,整期节目里有非常多从“小问题”切入而得出的“大答案”,比如,《左传》记载的外交官都要”断章取义“,背后渊源其实是语言文字区分的认同共同体;古人为什么强调要抄书、背书?“这其实是一种修身术”……

在语文教育的发展史中,有非常多艰深而有趣的知识内容,“国文的创生”背后有着中国语言文字乃至教育的深厚基底。友情提醒,这是一期干货含量超标的节目。





时间轴

03:08 “国文”一词来源于日语?

08:11 都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有标准吗?

11:58 识字率的界定:写名字?写信?

14:02 中西方理念冲突:语言文字是工具吗?

16:32 语言文字形成的认同共同体

28:33 古人的知识是有等级的

32:56 “五四”以前,文言文和白话文存在中间地带

37:39 吴汝纶:“有意思的古文家”

50:10 “教士化民”的仪式感

53:43 现代语文的演变史是怎样的?

58:18 古人为什么强调抄书、背书?

1:03:20 中国人阅读史的变化

1:05:23 曾国藩怎么读书:大声读!

1:17:07 现代用白话文教文言文,可行吗?


特别推荐


(在“三联中读”app搜索关键词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互动方式

本期节目由“三联中读”编辑部自制播出。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自己对于本期节目话题的想法或问题,并订阅《天真与经验》。

节目双周二在“三联中读”app首发,双周五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更新。更多延伸阅读、加更内容及主播互动、福利赠送,欢迎下载“三联中读”app。

内容合作:zhangtianjian@lifeweek.com.cn

商务合作:caihua@lifeweek.com.cn

制作团队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编辑|高佳琪(实习)
音频剪辑|张译丹

丨天真与经验丨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