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1947年台湾228事件的起源、发展与背后的政治操弄

主播: 海峡之声
最近更新: 1天前时长: 30:06
只讲故事不讲道理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台湾228事件冲突

# 专卖局查缉私烟

# 林江迈香烟摊冲突

# 傅学通枪击事件

# 宪兵团镇压事件

# 广播电台事件发酵

# 民进党炒作228

# 台独史观建构

# 二二八处理委员会

# 国民党军镇压搜捕

1947年2月27日,台北专卖局查缉私烟引发台湾228事件冲突。烟警傅学通在查缉林江迈香烟摊冲突中开枪致死平民陈文熙,激起民愤。群众聚集抗议要求严惩凶手,但宪兵团镇压事件升级,以机枪扫射示威人群,导致伤亡扩大。广播电台事件发酵后,全台民众自发组织反抗,攻击政府机关与专卖局,抗议贸易垄断和贪腐。
台湾民间对专卖局查缉私烟和当局垄断经济积怨已久,事件迅速演变为全岛性抗争。台中、嘉义等地民众攻占军械库,高雄要塞爆发激战。地方士绅成立二二八处理委员会试图调解,但国民党军镇压搜捕行动于3月8日展开,无差别抓捕与处决导致大量无辜者受害,如嘉义画家陈澄波、台南议长汤德章等。
民进党炒作228事件,将其塑造为台独史观建构的政治符号,强调“外省人迫害本省人”叙事,淡化历史真相。台湾学者指出,台独势力利用事件煽动省籍对立,掩盖部分暴徒趁乱诬告、争夺利益的人性丑态。
事件本质源于光复后台湾经济凋敝、官民矛盾激化,但政治操弄使其成为统独议题工具。纪念228事件的意义应在于汲取历史教训,推动和解对话,避免撕裂社会。当前台湾政坛将和平纪念日异化为政治表演,背离了还原真相与宽恕谅解的初衷。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