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向孟子请教治国问题,自称在灾荒治理上尽心尽力:当河内遭遇灾荒时,他迁移百姓至河东并调运粮食赈灾;河东受灾时也采取同样措施。他认为自己比邻国当政者更体恤百姓,但邻国百姓未减少,本国百姓也未增多,对此感到困惑。
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寓言回应:战场上逃兵中,逃五十步者嘲笑逃一百步者怯懦,实则两者本质皆为逃跑。他借此比喻指出,梁惠王虽推行灾荒治理政策,但频繁发动战争导致民不聊生,与邻国国君忽视百姓的行为仅有程度差异,本质仍是治国不足。
最后,孟子强调梁惠王未能从根本上改善百姓生活。寓言揭示治国需关注本质而非表象:邻国百姓对比反映双方政策均未解决民生核心问题,体恤百姓不足与民不聊生成因共同导致国家未能强盛。这一比喻批判了局部改进掩盖整体弊端的治理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