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谋发动与桓玄应对
刘裕联合北府军旧将何无忌等人,以密谋反叛为开端,突袭京口,斩杀桓玄堂兄桓修。桓玄察觉刘迈告密,虽封其为侯,但因疑心最终处决刘迈,清除内部隐患。
桓玄的战略误判
桓玄虽忌惮刘裕、刘毅、何无忌的联盟,仍派吴甫之、皇甫敷率军迎战。刘裕以少胜多,在罗落桥斩杀皇甫敷,吴甫之精锐亦覆灭。桓玄被迫退守覆舟山,试图以逸待劳。
覆舟山决战与火攻疑兵
刘裕利用疑兵之计,令老弱携旗鼓登高造势,并分兵纵火。桓玄军因士卒多为北府军旧部,士气崩溃。刘裕趁势猛攻,桓玄仓皇南逃,途中遭毛璩部下截杀,最终被冯迁斩首。
桓氏覆灭与东晋复国
桓玄败亡后,桓氏残部被刘裕剿灭。公元405年,刘裕迎回司马德宗,东晋复国。刘裕因功掌军政大权,成为实际掌控者,奠定其崛起基础。
关键战役与人物结局
皇甫敷罗落桥战败、吴甫之精锐覆灭等战役凸显刘裕军事才能;桓玄南逃江陵的末路,以及刘裕攻杀桓玄的过程,标志桓楚政权终结,东晋权力格局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