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对峙
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刘裕北伐战役指挥官率军北伐中原,与鲜卑拓跋氏北魏政权的北魏铁骑列阵对峙于黄河北岸战场形势紧张的黄河两岸。北魏骑兵采取游击战术,骚扰东晋粮船与兵船,并趁风势烧船杀人,严重威胁晋军后勤。
却月阵战术布局
为破解僵局,刘裕设计出著名的却月阵战术布局。他命令丁武率七百士兵以铁骑兵车防御阵列在黄河北岸布设半圆形阵,两翼紧贴河岸,月弧朝敌。阵内每辆兵车配七名甲士持长矛防御,并竖白羽大旗为信号。随后,宁朔将军朱超石指挥两千士兵携床弩连发武器进驻阵后,以盾墙掩护弩机。
战斗过程与武器优势
北魏统帅长孙嵩误判晋军兵力薄弱,率三万骑兵冲击却月阵。晋军先以诸葛弩远程射击阻敌,待北魏骑兵逼近时,床弩连发武器发射三四尺短矛,穿透力极强,造成北魏铁骑大规模伤亡。冷兵器时代的床弩展现碾压性威力,短矛如雨,串杀鲜卑骑兵,致其溃退。
战役结果与后续影响
北魏兵败后撤,刘裕借势派遣王镇恶急攻长安,最终消灭羌族后秦政权,完成北伐后秦军事行动。此役却月阵与新型武器的成功运用,成为冷兵器战术史上的经典案例,为东晋收复北方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