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索软件通过电子邮件、未修补系统漏洞或供应链攻击(如SolarWinds事件)入侵,对文件进行加密并破坏备份系统,进而通过勒索界面索要加密货币赎金。近年攻击量激增,2021年78%受访企业曾遭感染,60%支付赎金。典型案例WannaCry利用已知漏洞传播,导致全球数十万设备瘫痪,暴露企业安全更新滞后问题。
攻击者包括犯罪集团、激进组织及国家支持的黑客,动机涵盖牟利、政治破坏或网络战。例如,俄乌冲突期间,黑客利用勒索攻击规避经济制裁。犯罪集团甚至建立专业网络部门,其收益超过传统非法活动,形成规模化黑色产业链。
企业需防范网络钓鱼攻击,定期修补系统漏洞(如虚拟专用网络防护),并制定应急计划。感染后应隔离设备、保留勒索界面证据,避免关机或恢复备份导致数据二次损坏。可通过“No More Ransom”平台尝试免费解密工具,成功率约75%。安全团队需与执法机构、保险公司协作,权衡是否支付赎金及法律风险。
网络安全保险可覆盖业务中断损失及部分响应成本,但需满足特定防护标准(如多因素认证)。保险公司可能拒绝赔付未实施基础防护的企业,且支付赎金存在法律风险(如向制裁实体转账)。数据显示,68%企业在2021年选择支付赎金,但部分案例因解密失败或黑客毁约导致数据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