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执政赵太后在掌权期间面临秦国进攻,急需向齐国求援,但齐国要求以幼子长安君作为质子交换条件。赵太后因爱子心切严拒群臣强谏,并威胁严惩劝谏者。此时,赵国左师触龙以迂回劝谏策略求见,先以老年养生话题缓和气氛,再借父母爱子之道引发太后共鸣。
触龙通过分析战国政治谋略,指出诸侯子孙若无功受禄则难以长存,并以赵国历史为例,强调长安君需通过质子身份立功立信,方能稳固未来地位。赵太后最终被说服,同意幼子长安君赴齐为质,促成齐国出兵救援。
子翼对此评价称,即便是骨肉至亲,若仅依赖尊位与财富而无实际功绩,亦难保长久。这一事件凸显了左师官职职责中劝谏的艺术,以及政治决策中权衡亲情与国家利益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