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第565集 礼记:做人不食嗟来之食

主播: 萃泽浮光
最近更新: 3天前时长: 03:05
《四书五经》解读版|经典名著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礼记中的气节故事

# 拒绝嗟来之食典故

# 做人的骨气传统

# 尊严与气节精神

# 黔敖施食的争议

# 饿者拒食的选择

# 气节高于物质追求

# 宁为玉碎气节观

《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典故,通过齐国饥荒时期黔敖施食的故事,揭示了传统观念中对气节与尊严的重视。黔敖在路边准备食物救济灾民,却因用轻慢语气呼唤“嗟来食”引发冲突。一名饥饿者以衣袖掩面,宁可饿死也拒绝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展现了“做人的骨气传统”与“尊严高于生存”的精神内核。
这一事件引发曾子的评论,认为施舍者态度不当时可拒绝,但若对方道歉后仍坚持不食则过于极端。故事中的“拒绝嗟来之食典故”成为后世“宁为玉碎气节观”的象征,强调精神追求应优先于物质需求。饿者的选择凸显了传统价值观中“气节与尊严”的核心地位,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不能以丧失人格为代价妥协。
原文进一步指出,“尊严与气节精神”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在物质与精神、生存与尊严的冲突中,人的尊严是区别于行尸走肉的本质特征。通过“黔敖施食的争议”与“饿者拒食的选择”的对比,阐明中华文化对气节的高度推崇,为当代人提供了关于人格独立性的深刻启示。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