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赵德宇教授在访谈中强调,构建社会支持与增权赋能并重的政策框架是推动残障群体平等发展的核心路径。他指出,社会支持体系需整合政府、家庭、企业及社会组织资源,通过无障碍环境优化和就业支持网络建设,提升残障群体公共服务可及性;增权赋能机制探索则聚焦于残障群体自身可行能力提升,强化其主动获取教育、就业等权益的意识与行动力。
针对当前政策短板,赵教授认为社会观念转型推动是关键。他以上海首位视障硕士朱林军为例,呼吁高校打破刻板印象,通过无障碍环境优化等措施为残障学生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同时强调残障群体需通过可行能力提升策略克服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在就业支持领域,赵德宇提出政策共同体协同模式,要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分工协作:政府需完善公益岗位开放政策,企业应消除就业歧视,社会组织可培育残障创业项目。他特别指出,残障学生需主动匹配能力与就业需求,形成多方联动的就业支持网络。
展望未来,赵教授认为辅助技术革新与政策资源倾斜将加速残障友好型社会建设。尽管立法完善仍需时间,但通过财政导向与科技革命结合,残障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有望通过社会力量驱动的辅助技术革新得以满足,最终实现权益保障路径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双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