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农村青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村里首位正规大学生。面对3200元学费的困境,母亲计划变卖家中肥猪并借款,但两个舅舅仅能凑出200元。求助富裕叔叔时,对方以还款能力不足为由拒绝,并提及父亲丧葬费未结清。
返家途中偶遇假大伯,这位平日清贫的远亲得知情况后,连夜卖掉全家赖以生存的三头牛,凑齐3200元学费,另赠100元作为笔墨费。这一举动解决了入学难题,但导致大伯一家失去主要经济来源。
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完成学业,毕业后进入事业单位,后下海创业成为资产过亿的企业家。为报答假大伯的恩情,在镇上为其购置房产并安排每月4000元生活费,同时将大伯两个儿子培养为公司中层管理者。
面对曾拒绝帮助的叔叔,虽其晚年家道中落,仍坚持不予帮扶,认为"有能力时未施援手,无需以德报怨"。通过对比假大伯卖牛筹钱与叔叔拒借的往事,引发读者关于亲情与报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