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女杀人犯凯瑟琳·奈特被称为“澳洲女版汉尼拔”,其制造的恐怖分尸案件震惊全国。2000年,警方在悉尼一处住宅内发现一具被剥皮、肢解的男性尸体,厨房墙上悬挂人皮,头颅在锅中烹煮。凯瑟琳·奈特作案后服用安眠药昏睡,被捕后冷静描述犯罪细节,最终被判处终身监禁不得假释。
凯瑟琳·奈特的童年阴影源于父亲长期酗酒、家暴及性侵,母亲对此隐忍,导致她形成矛盾型依恋,既恐惧被抛弃又渴望控制他人。青少年时期,她因暴力倾向被学校劝退,后在屠宰场工作期间对血腥场景产生病态迷恋,逐渐发展为边缘型人格障碍与反社会人格障碍。
凯瑟琳的三段婚姻均伴随极端暴力。她以刀具威胁伴侣,甚至虐杀动物作为警告。第三任丈夫约翰·皮尔斯因轻信其伪装,最终惨遭杀害并分尸。案发后,约翰的子女目睹血腥现场,导致一人自杀、一人失踪、一人精神崩溃,凸显家庭暴力对下一代的毁灭性影响。
案件揭示童年家庭暴力与性侵对人格塑造的长期危害。凯瑟琳·奈特的犯罪行为与其反社会人格障碍特征直接相关,包括缺乏悔意、暴力宣泄及仪式化分尸。专家指出,此类极端案例警示公众需警惕家庭暴力代际影响,及时远离具有暴力倾向的个体,避免试图改变反社会人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