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这件事,对大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明明人人都要经历,却常常在关键时刻慌了手脚。
本期节目里,我们聊了一位抗癌 19 年的父亲的故事,从“误食粽子导致肠梗阻”到“退休后还能泡澡喝冰可乐”,他用强大的生命力告诉我们:活着不是理所当然,而是不断与病魔拉扯的结果。
除了个人经历,我们也拆开了“好好看病”这个难题:什么时候该去医院?互联网问诊靠谱吗?公立和私立医院到底怎么选?为什么会有特需部和国际部?医保改革下,为什么大家都在说“买保险要趁早”?
最后我们还总结了三条核心原则:少折腾身体、保持定期体检和好心态,以及找到合适的保险。
如果你也常常纠结该不该去医院,或对医保、保险还有点模糊,这期节目能帮你更清楚地看见一个普通人真实的就医全景。
【相关节目】
【嘉宾介绍】
佳璐:19年抗癌家属,健康险专家
【时间轴】
01:14 一位父亲抗癌 19 年的故事,让主治医生都震惊
07:50 小毛病该扛还是该立刻去医院?如何判断
08:19 互联网医院与线上问诊的便利与价格
12:17 百万医疗险自带的线上问诊增值服务,实用又省心
13:58 为什么很多人下意识抗拒去医院
15:47 哪些信号必须立刻就医?尤其是涉及内脏的症状
16:39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决定拖延还是及时就医
20:30 看病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问诊—检查—诊断—治疗—康复的流程
23:40 医院该怎么选?公立 vs 私立的差别和陷阱
26:05 过度医疗与信息不对称,为什么患者要多方确认
29:09 公立医院里的“VIP”——特需与国际部是怎么回事
30:36 医院亏钱背后的困境,DRG 改革的影响
35:17 集采导致的药品选择权减少,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差距
38:41 进口药更快更稳,但院外购药名额稀缺,医患博弈下的无奈
40:05 防御性医疗的出现,处方药监管的灰色地带
44:25 医疗版“不可能三角”:效果好、见效快、费用低,三者不可兼得
45:42 特需病房与国际部的意义:让自费病人有更多选择
46:53 医疗险的价值:百万医疗、中端医疗、高端医疗的区别
50:44 为什么建议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升级中端医疗险
51:13 高端医疗险的“豪华配置”:国际部、私立医院、海外就医
52:47 三类医疗险的核心差别:能报销什么,比例是多少
54:43 医疗险像一张“大额信用卡”,让患者不用愁现金流
55:24 选择医院范围的限制,公立与私立的覆盖情况
【听友群】
欢迎加入听友群,一起聊聊资产配置和生活方式,让我们用科学的态度,一起守住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