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解读《中庸》时强调‘顺’的大智在于不自用,集众人智慧,注重平衡与和谐。然而,后世对中庸的理解过度解读,强调执两用中、不走极端,将其视为实践智慧。孔子赞赏顺,提倡在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保持中庸,实际操作中体现了人格境界和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