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光在《马瑞光学论语》学而篇第一(7)的解读中,围绕《论语》精髓与中华商业文明的关联展开探讨。他指出,中华商业文明创新需通过产业创新升级路径实现,强调业态、产品和产业创新是激发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关键,也是推动现代商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针对学而篇中“闲闲异色”的论述,内容聚焦儒家思想个人修行的标准问题。原文提出,内在贤德比表面光鲜更重要,例如父母竭尽全力、君主自我奉献、朋友交往守信等行为准则。然而,这些标准因缺乏明确衡量尺度而产生争议,导致现实中教化效果有限。马瑞光认为,个人修行内在标准的不清晰,可能影响对人才的实际判断,例如不孝不忠者不可重用。
最后,作者反思儒家思想的局限性,指出其过于侧重个人修行,而忽视系统体系支撑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平凡人成就伟大事业需依赖系统化、体系化的协作机制,而儒家思想在此方面的论述较少,这一缺失可能制约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