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权以赵光义篡位事件为引,剖析中国古代皇位争夺权谋的残酷性。通过秦二世胡亥、隋炀帝杨广等案例,揭示次子夺嫡的共性,并引用孟子“孤臣孽子”之说,解释权斗中“同根相残”现象的深层动因。
以玄武门之变为例,分析李世民通过武力手段夺取皇位的过程,对比其执政成就贞观之治,强调谋位与治国的双重能力。话题转回宋朝,聚焦赵光义在巩固政权后统一北汉的功绩,同时提及他毒杀南唐后主李煜的争议。李煜因《虞美人》等亡国诗词触怒赵光义,最终被牵机药毒杀,其悲剧凸显亡国之君的历史宿命。
关于小周后历史争议,朱广权驳斥赵光义强占并命画《熙陵幸小周后图》的传闻,认为此说缺乏史料依据,实为后人污名化演绎。但赵光义对李煜的迫害导致其生存环境恶化,间接催生了李煜的文学成就。宋徽宗与李煜的转世传说,则暗合北宋灭亡的因果循环,为水浒传历史背景中的权谋与江湖纷争埋下伏笔。
末段点明赵光义开创“兄终弟及”继位模式的影响,引出宋徽宗时期的社会动荡,最终串联起水浒英雄故事的叙事框架。通过庙堂权争与江湖草莽的双线铺陈,展现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无常与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