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9月9日凌晨,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一架载有亚非国际友人代表团的客机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后,三号发动机突发起火。机组人员立即请求执行空中放油操作以紧急迫降,但因民航调度官僚主义延误,指令经十几次请示仍未获批。危急时刻,民航总局副局长张瑞霭凭借丰富飞行经验,果断下达放油返航指令,最终客机安全迫降于首都机场,避免了空难发生。
张瑞霭作为特级飞行员出身,曾担任周总理专机机长,其革命背景与专业素养在此次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他突破层级限制,明确表态“责任由我承担”,指挥机组完成放油操作并启动紧急迫降程序,成功保障机上138人安全。此举不仅挽救了国际友人的生命,也维护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事件次日,周总理严厉批评官僚主义作风,召开紧急会议整顿民航系统。会议肯定张瑞霭的正确决策,并推动首都机场划定专用空中放油区,完善应急处置制度。此次1973巴铁客机失火事件成为民航安全管理的转折点,强化了以国家利益为先、打破行政僵化的应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