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与产业前景
2025年两会首次将深海科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高层对深海开发的重视。作为新制生产力重要方向,深海科技有望复制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叠加上海等沿海地区规划政策支持,深海科技或迎来政策驱动期。
产业链与技术路径
深海科技产业链覆盖上游核心材料(如钛材、碳纤维覆材)、中游装备(载人/无人潜水器、海工设备)及下游运营服务。技术路径聚焦“三深”:深潜装备技术支撑深潜器研发;深海观测网络(深网)整合光电缆与移动探测装置;深海科学钻探(深钻)攻克海底向下钻探难题,目前全球已累计钻探超4000口深井。
材料创新与配套升级
深海高压、高腐蚀环境对材料提出特殊要求。钛材凭借抗腐蚀性成为关键材料,碳纤维覆材因轻量化特性应用深化。动力系统中,锂电池是当前主要能源,未来或向全固态电池迭代。水下通信技术从声学通信向光通信、电磁波等多模态融合演进,以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风险与投资策略
风险包括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技术商业化滞后及环保、地缘政治等因素。投资端建议关注深海装备、深海信息化(数据采集传输)及上游特种材料领域头部企业,优先布局具备技术壁垒的细分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