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第三章 政治和经济体制-政治结构二

所属专辑: 400年的近代史
主播: 雷击火
最近更新: 2025-04-11时长: 22:13
400年的近代史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清朝六部职能划分

# 清朝都察院监察机制

# 清代保甲治安管理

# 清代地丁合一税制

# 清代摊丁入地政策

# 雍正火耗归公改革

# 清代黄色户籍制度

# 清朝翰林院文职机构

# 清朝奏折传递流程

# 清代保甲编户稽查

清朝中央政治结构以六部为核心,其中兵部负责驿站通讯管理,刑部主管司法事务,工部承担公共工程职责。六部与内阁、军机处构成中枢机构,职能划分涵盖军事、法律、基建等国家核心事务。地方行政分省、道、府、县四级,督抚体系通过平衡满汉官员配置强化中央控制,知县直接管理基层事务,依赖非官方地方承设机构维持运转。
司法体系与行政高度融合,都察院作为监察机构通过御史监督政策执行,其监察机制依赖“言官”直接向皇帝进言。清代司法审判以道德伦理为主导,缺乏独立司法程序,诉讼被视为社会威望的负面行为,司法实践与西方差异显著。
保甲制度作为基层治安管理手段,通过十户一甲、十甲一保的层级结构实现人口稽查与连坐管控,与负责税收的里甲制度形成互补。摊丁入地政策将丁税并入地税,弱化黄色户籍功能,推动保甲编户成为人口管理主要依据。
经济制度以农业为基础,地丁合一税制成为主要财政来源,火耗归公改革将地方熔银损耗合法化。盐课、关税等补充税源支撑财政收入,但实际征收常低于定额。官员薪俸微薄,养廉银制度通过高额补贴平衡收支,军费与行政开支占财政支出主体。
人口管理随政策调整发生转变。康熙时期固定丁税后,保甲编户逐步取代黄色户籍,乾隆朝推行全面人口稽查,纳入妇女、奴仆等群体。外来作物引入与长期和平推动人口增长,但统计隐匿现象普遍,实际增速低于官方数据。翰林院作为文职机构参与经籍编修与国史编纂,其成员通过科举选拔,成为高级官员储备力量。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