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Vol.13 我们的琴 | 让年轻人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所属专辑: 浙里有艺思
最近更新: 2天前时长: 01:01:07
浙里有艺思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古琴历史

# 浙派古琴传承

# 古琴线上教学

# 古琴减字谱体系

# 古琴流派风格

# 古琴文化传承

# 古琴现代创新

# 古琴教学方式

# 古琴雅集活动

# 经典古琴曲目

本期播客围绕古琴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展开,邀请浙派古琴传承人张一清和资深媒体人陈新闻分享见解。张一清从古琴历史切入,指出古琴最初为五弦琴,后发展为七弦,并强调浙派古琴作为首个地域命名的流派,其传承脉络可追溯至南宋,琴曲《潇湘水云》为其代表作品。
讨论古琴教学方式时,陈新闻结合自身九年线上学习经历,分析古琴减字谱体系的优势,认为其简化了入门门槛。张一清补充线下教学对细节把控的重要性,并以霞影琴馆为例,说明传统琴馆通过志愿者运营和开放交流模式,延续古琴文化传承。
关于古琴创新,两位嘉宾均认可古琴现代创新的价值。张一清提到曾尝试改编贵州民歌《四月八》,引发争议但坚持“当代浙派古琴”理念;陈新闻列举自得琴社等案例,强调创新需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前提,通过跨界融合吸引年轻群体。
在古琴流派风格探讨中,张一清详细解析流派差异,如广陵派与梅庵派的演奏特征,并分享自身从“炫技”到回归琴道的心路历程。陈新闻则从媒体视角提出,古琴雅集活动能帮助爱好者突破“人前弹琴”的心理障碍,建议参与线下琴馆体验古琴文化氛围。
最后,嘉宾推荐经典古琴曲目如《流水》《忆故人》,并呼吁听众关注古琴文化传承,通过系统学习理解古琴背后的哲学内涵。张一清提到浙江省内古琴爱好者群体庞大,建议通过“古琴在路上”等创新形式推广古琴雅集活动,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机。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