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伤寒论第一百零九条

最近更新: 2025-04-14时长: 04:26
每天读懂一条《伤寒论|太阳病篇》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伤寒发热症状表现

# 恶寒身体颤抖症状

# 大渴饮水需求缓解

# 腹部胀满病理机制

# 自汗出表邪外散

# 小便通利代谢恢复

# 肝邪克肺气机阻滞

# 刺期门穴疏肝调肺

症状分析与病机
伤寒病出现发热症状时,体温升高伴随恶寒身体颤抖症状,此为风寒邪气侵袭体表、卫气失和所致。患者大渴饮水需求缓解明显,因邪气阻滞肺气宣发,津液无法正常输布,导致津液不足。同时,腹部胀满病理机制与脾胃气机受阻相关,表现为腹部胀满不适。
病情转归与诊断
若患者自汗出表邪外散,且小便通利代谢恢复,提示体内水液代谢渐趋正常,此为邪气外排、病情向愈的征兆。中医认为此证属肝邪克肺气机阻滞,即肝经邪气横逆犯肺,抑制肺气宣降功能,导致津液输布异常,称为“横证”。
治疗方法与临床应用
针对肝邪克肺证,需刺期门穴疏肝调肺。期门穴为肝经募穴,位于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针刺可调节肝经气机,缓解肝邪对肺的克制。临床中,若患者出现发热、恶寒、大渴、腹满、自汗、小便通利等症状,结合脉象浮紧(表寒未解),可选用此法。例如,外感后持续发热、口渴、腹胀者,通过针刺期门穴可改善肝肺气机失调,促进症状缓解。
总结与指导
本条强调伤寒病中肝邪克肺的特殊病机,通过调节肝经气机恢复肺的宣降功能。临床需结合症状与脉象,精准辨证后施治,以期为外感病复杂证型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案。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