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为消除辽国长期威胁,在女真族崛起后与金国达成合作,通过海路绕过辽国控制的陆地,签订“海上盟约”。双方约定联合攻打辽国,宋朝以终止对辽岁币为条件,换取金国支持收复幽云十六州。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为展示军事实力,邀请宋朝使臣观战攻辽上京,仅数小时即破城,促使宋朝同意联合出兵。
然而,盟约条款未明确约定具体出兵时间、进攻路线及战后领土分配细则,为后续争端埋下隐患。宋朝进一步提出扩大战果,要求夺取辽国西京(今大同)及平州、滦州等地,试图通过控制平滦三州构建燕京防线,以阻挡金军南下。
尽管双方交换国书,但宋朝频繁变更战略要求,导致协议执行复杂化。相较之下,金国在履约过程中表现更高诚信度,而宋朝因反复调整诉求,最终在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这一联盟虽暂时削弱辽国,却因协议疏漏与战略分歧,为宋金关系恶化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