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23】中美成为关键主导者

主播: 蓝狮子
最近更新: 19小时前时长: 11:47
中国经济2024:周期拐点与结构演化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全球产业链主导权争夺

# 新兴经济体力量崛起

# 中美产业政策目标差异

# 新一轮科技革命引领

# 区域产业链枢纽国地位

# 一带一路倡议合作

# 芯片四方联盟遏制

# 产业升级路径竞争

# 全产业链系统创新

# 数字权力竞争加剧

# 产业链脱钩断链风险

#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

# 全球开放创新生态

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核心是围绕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当前,新兴经济体力量崛起推动全球力量格局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占世界GDP比重升至60%,形成南北经济势均力敌的局面。中美作为区域产业链的枢纽国,分别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合作芯片四方联盟遏制等策略展开竞争。
产业政策竞争层面,中国推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而美国则试图恢复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控制技术领域。双方目标差异导致结构性矛盾加剧,焦点在于谁能率先完成产业升级路径竞争。美国试图通过扶持东南亚替代中国低端产业或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来维持霸权,而中国则需在低端产业转移前实现技术突破。
科技领域,中国依托全产业链系统创新优势,通过多元化零部件和子系统降低“卡脖子”风险,而美国依赖关键领域单点创新。若美国技术优势收窄,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全链条布局可能占据上风。
产业链比较显示,美国在军工、人工智能等传统先发产业领先,而中国在新能源、5G等新兴领域形成竞争力。同时,数字权力竞争加剧体现在网络安全、数字货币等领域,但数字媒体冲突风险较低。
阵营策略上,美国通过政治操弄推动产业链脱钩断链风险,但其盟友如日韩面临支柱产业被掏空的困境。中国则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深化亚太合作,增强产业链韧性。
全球产业链重构面临安全与效率的二元悖论:竞争力强的产业往往依赖进口中间品,脆弱性显著。此外,全球开放创新生态依赖科研资源自由流动,政治压力可能阻碍创新延续。最终,世界将形成中美分别主导的产业生态,但双方产业链转移存在交叉重叠,导致脱钩与重构交织,长期或使全球产出损失2%。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