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甲午黄海大海战爆发初期,北洋舰队主力战舰编队因航速劣势难以抢占战术位置。日本第一游击队侧翼突袭时航速达14节,而北洋舰队受劣质燃煤和老化锅炉影响,无法有效拦截,被迫以定远舰克虏伯巨炮实施远程打击。定远舰在六千米外首轮射击虽未命中目标,但展现了大口径火炮射程优势,引发北洋舰队集体开火。
日本联合舰队凭借单纵队阵型火力优势,将侧舷速射炮集中于三千米射程内。松岛舰主炮瘫痪事件暴露日本军舰设计缺陷:其320毫米主炮因船体稳定性不足,实际射速仅每小时一发。与此同时,北洋舰队超勇舰和扬威舰因防御薄弱遭日本速射炮火力压制,两舰虽以残存火炮还击并击中吉野舰,但最终因船体被苦味酸炸药引燃相继沉没。
主战场激战中,定远舰指挥系统遭日方重点打击,围盘桅杆被毁但未影响战术执行。日本比睿舰在突围时冒险穿越定远与经远舰之间,经远舰跳帮战术失败后,比睿舰虽受重创仍带伤撤离。此阶段日方速射炮持续发挥近程优势,而北洋舰队因航速限制难以实施预想的接舷乱战,被迫转入被动炮战。
最终战局显示,北洋舰队虽重创松岛舰、比睿舰等目标,但自身损失超勇、扬威两舰。日本舰队凭借速射炮火力压制和机动优势,逐步掌控战场主动权。定远舰等主力舰因结构坚固得以幸存,但航速劣势与火力持续性不足导致战术目标未能完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