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于2020年推出规模达230亿美元的制造业扶持计划,旨在将制造业占GDP比重提升至25%。然而,截至2024年10月,该计划成效远低于预期,产业产值仅完成目标的37%,制造业占比反而从15.4%降至14.3。核心矛盾在于企业与政府的补贴发放博弈:企业需先投产达标才能申请补贴,而政府则以企业未达标为由拖延支付,导致数十家工厂破产。
补贴资金实际支付仅17.3亿美元,集中于制药和手机制造业,信实集团成为最大受益者。然而,印度税务部门对跨国公司频繁发起税务查税,三星、起亚等企业被追缴数亿美元税款,加剧外资信任危机。与此同时,印度试图通过降低关税吸引美国外资,但基础设施薄弱、电力供应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制造业发展。
印度政府将计划失败归因于“西方捧中贬印”战略,外交部长苏杰生称西方长期忽视印度潜力。商工业部长戈亚尔则认为中美关税战是机遇,呼吁美国协助印度承接中国产业转移。但现实挑战重重,特斯拉等企业虽表意向却未实质性投资。反对党批评莫迪政府对美妥协,而国内税务高压政策进一步削弱企业信心。
尽管印度提出“替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目标,但劳动力素质、基建短板及政策执行矛盾使其难以承接大规模技术资本转移。分析指出,印度需系统性改革才能把握机遇,但基于过往政策反复性,未来或将继续推出新计划以应对制造业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