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迁的历史研究著作《王氏之死》聚焦小人物命运与大历史的关联,通过康熙年间郯城县农妇王氏私奔被杀案,揭示被宏大叙事遮蔽的个体生存困境。作者结合县志、黄六鸿赈灾记录和蒲松龄文学作品,展现史学研究中罕见的小人物视角。
郯城县地震与饥荒成为故事背景核心。1668年地震导致九千人死亡,叠加明末战乱、蝗灾、洪水等灾难,形成“人间地狱”般的生存环境。知县黄六鸿在回忆录中描述“极目荒凉”景象,但因清初官僚制度限制,无法自主赈灾,需层层上报等待朝廷决策,反映清代地方官僚的行政困境。
清初银两赋税制度加剧民生困苦。农民需将铜钱兑换官银缴税,催生权力寻租现象。银匠垄断铸银权,通过纯度造假、私藏碎银等手段形成“火耗银贪腐”,成为压垮底层民众的最后一根稻草。
史景迁通过王氏案件剖析,打破“贱妇淫妇”的刻板叙事,呈现小人物在赋税压迫、天灾人祸中的必然悲剧命运。研究不仅还原历史细节,更凸显聊斋志异的文学文本在补足官方史料缺口中的独特价值,为理解清初社会结构提供多维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