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位于亚洲内陆,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称为“帝国坟场历史背景”的核心区域。该国六十四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中,80%为山地地形,形成天然的“阿富汗战略地位”屏障。历史上,波斯、希腊、蒙古等帝国曾反复统治此地,但杜兰尼王朝建立过程(1747年)首次实现独立,推动阿富汗民族意识觉醒,奠定了国家认同基础。
19世纪至20世纪,大英帝国阿富汗战争成为帝国坟场现象的典型例证。英国为保护印度殖民地,三次入侵阿富汗,却因阿富汗部落自治结构和山地游击战术屡遭挫败。第一次英阿战争(1839-1842)以英军惨败告终;第二次(1878-1880)迫使阿富汗签订不平等条约,失去海岸线;第三次(1919)因印度独立运动压力,英国最终承认阿富汗独立。
苏联入侵阿富汗原因与冷战地缘博弈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苏联为扩大影响力介入阿富汗内政,但同样陷入游击战泥潭,十年战争消耗巨大,加速苏联解体。阿富汗山地游击战术和部落自治传统,使外来势力难以建立有效统治。
阿富汗的“中亚战略要地争夺”特性,使其成为大国博弈焦点。从杜兰尼王朝到现代,该国始终在外部干预与内部分裂中挣扎。民族意识觉醒和地理条件共同塑造了其“帝国坟场”的独特历史轨迹,而三次英阿战争结果与苏联溃败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