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问过自己或他人:“为什么我/你总是‘想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未经仔细验证的情况下,就认定某些事情理所当然会发生或一定是真的。这种“想当然”的思维习惯普遍存在,它并非简单的疏忽或懒惰,而是我们大脑高效处理海量信息的一种认知捷径。 然而,这种捷径背后,隐藏着一个强大且常常是无意识的认知倾向——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简单来说,确认偏误就是我们倾向于寻找、解读并记住那些能够证实我们既有信念的信息,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甚至贬低那些与我们想法相矛盾的证据。 在本期《啊哈时刻》中,我们将深入浅出地为你解析:
“想当然”背后的心理学机制: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默认选择做出假设?它与认知效率、过往经验和模式识别有何关联?
确认偏误是如何运作的? 了解它在选择信息(选择性搜寻)、理解信息(偏向性解读)和回忆信息(偏向性回忆)这三个层面的具体表现。
确认偏误与“想当然”如何形成“恶性循环”: 看它们如何相互滋养,一步步将未经证实的假设固化为我们眼中的“主观现实”,甚至将我们推入信息的“回音室”。
这种未经审视的偏见会带来哪些实际后果? 从个人决策失误、人际关系误解,到社会极化和错误信息传播,了解其在不同层面的深远影响。
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些认知陷阱并非束手无策。我们将与你一起探讨《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当然”?揭开确认偏误的面纱》,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证伪原则,主动寻求多元视角,从而培养更审慎的判断力。
希望通过这期节目,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模式,识别并减轻这些无处不在的认知偏误的影响,带给你豁然开朗的 “啊哈时刻” !
欢迎点击收听本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