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以“土豪之都”形象闻名,但其实际财富规模在中东并不突出。通过政府策划的夸张营销,迪拜在数十年间从渔村转型为国际都市。迪拜酋长国是阿联酋七个酋长国之一,阿联酋采用独特联邦制,各酋长国高度自治但联合处理国际事务。
1969年石油发现成为迪拜崛起转折点,40亿桶石油储备为其经济注入动力。1971年英国撤出后,阿联酋正式成立,迪拜凭借稳定环境开启发展。时任酋长提出摆脱石油依赖的战略,重点发展港口贸易。得益于伊朗、也门港口衰落及沙迦酋长国内部动荡,迪拜港抓住机遇成为波斯湾核心枢纽。
迪拜通过打造世界第一建筑群强化国际形象,包括七星帆船酒店、哈利法塔和室内滑雪场。阿联酋航空以豪华服务塑造高端品牌,配合警察超跑等噱头营销,吸引全球关注。政府推出免税政策、宽松金融监管和低企业税率,吸引500强企业和高端人才入驻,形成经济正循环。
迪拜繁荣背后存在明显两极分化:本地居民享受高福利和特权,而占人口80%的海外劳工在高温下从事高强度工作,收入仅200-300美元/月。尽管2020年推出劳工保护政策,执行力度薄弱。金融管制宽松使迪拜成为洗钱中心,新城与老城区形成“天堂与地狱”对比,折射出发展模式的深层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