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与华国的冲突
郑伯率军攻打华国,华国起初听命于郑,后又依附魏国。郑公子逝因谢赌之乱率师伐华,周王派遣伯福、尤孙伯赴郑调停,但郑伯因怨恨周惠王曾冷落郑吏公,且不满周王偏袒魏国、华国,拒绝听从王命,反而拘捕周使。周王震怒,欲以嫡系兵力伐郑。
分封制度与宗族关系
周公分封诸侯以屏藩王室,文王后裔封于鲁、卫等地,武王后裔封于晋、应等地,周公后裔封于蒋、邢等国。赵木公忧虑周德衰落,召集宗族作诗强调兄弟亲善的重要性,引用《诗经》喻示即使兄弟内争,仍应共同抵御外患。周代分封制度旨在通过宗族纠合巩固统治,但周王室德衰后,亲疏关系逐渐瓦解。
赵木公的劝谏与四奸四德
傅臣(赵木公)劝谏周王不可伐郑,提出“四德”与“四奸”的对比:拥勋(如平王、惠王之功)、亲亲(如立王、宣王之亲)、尊贤(用三良)、近姬姓(郑为周近亲)为四德;耳聋(不听五声)、目昧(不辨五色)、心顽(不择德义)、口奸(不言忠信)为四奸。他警告周王若舍德从奸,将重蹈管蔡叛乱覆辙,动摇文武之基业。
历史教训与现实矛盾
周公曾平定管蔡叛乱,分封诸侯以维护稳定。但周王室后期未能延续德政,导致诸侯离心。赵木公强调,当前周德既衰,若再弃兄弟亲善、宗族纠合之策,反而纵容四奸,恐引发更大动荡。其谏言最终指向维护分封制度的核心原则,即依靠宗族与德政巩固统治,而非以嫡伐激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