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强调游说的关键在于务实与献策。他提出“内则竟说辞,见则见所谋”的谋略智慧,主张游说者需通过语言表达主张,同时结合具体策略满足对方需求。仅指出问题而不提供可行性方案,难以真正说服他人,这正是务实解决问题原则的核心。
公元前273年魏国战败后,纵横家苏代反对段甘虫割地求和的提议,揭露投降派势力对国家的危害。尽管苏代正确指出依附秦国的后果,却未提出替代性策略。魏王虽认同其观点,但更关注解决现实困境的可行性方案,导致游说失败。这一案例印证了鬼谷子“空谈误人,献策成事”的做人忠告。
鬼谷子方法论强调策略需顺应对方需求。苏代若能提出合纵战略实施计划,如联合楚、赵、齐抗秦,或能改变魏国命运。战国纵横家苏代的失败,反映出仅表达正确观点不足以扭转局势,需将外交策略与务实行动结合。
最终,魏国因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沦为秦国附庸。这一历史教训揭示了解决问题核心能力的价值:游说成功不仅依赖语言说服力,更需通过可行性方案制定方法化解实际矛盾。鬼谷子谋略智慧至今仍为沟通与决策领域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