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中减肥产品的销售引发广泛关注。主播通过直播间售卖声称能快速减肥的食品或保健品,但许多产品未明确标注成分,甚至打着“食品”或“保健品”旗号打擦边球。实际调查发现,部分减肥产品含有违规添加的线药成分,如抑制食欲的西部曲名、泻药或利尿剂,可能导致消费者出现腹泻、呕吐等健康问题。
从法律层面看,这类产品若被检测出含有毒有害成分,商家可能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或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最高可面临死刑或无期徒刑。若以虚假宣传诱导购买,则可能构成虚假广告罪,最高判处两年有期徒刑。此外,未经许可销售或夸大功效的行为也可能触犯非法经营罪。
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减肥产品时,难以核实成分合规性,存在健康与法律双重风险。警方已介入查处多起案件,强调网络销售需符合成分检测标准,商家一旦踩中法律红线,将面临刑事责任追溯,而消费者维权可通过检测产品并追溯购买记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