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者描述其家庭存在父亲长期不工作的矛盾,父亲一年仅工作一个月,母亲需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咨询者刚生育孩子,希望母亲能帮忙照顾产妇,但弟弟正值高三关键期,父亲需在家为弟弟做饭。咨询者认为父亲不工作导致家庭经济压力加剧,但被指出其要求可能忽视弟弟的学业需求。
咨询者提到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借贷,包括自己婚房购置费用,但未明确自身对家庭的贡献。主持人批评其作为已婚成年人,未主动承担家庭责任,反而要求父母填补小家庭需求,存在啃老倾向。咨询者辩解曾向母亲提供经济支持,但婚后停止,现更关注如何改变父亲不工作的现状。
对话中聚焦高三弟弟的学业管理问题。咨询者认为弟弟学习不努力、沉迷手机,但主持人强调高三阶段需家庭支持,父亲的角色不可替代。咨询者提出的“让父亲工作、母亲兼顾弟弟与新生儿”方案被质疑自私,可能影响弟弟升学规划。
双方对家庭责任分配存在分歧。咨询者认为父亲长期不工作是家庭矛盾的根源,而主持人指出其自身未履行子女义务,且将婚姻压力转嫁父母。最终建议咨询者优先提升个人经济能力,而非要求父母改变,并反思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