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领域竞争与西方应对
中国在稀土开采、加工和出口管制方面占据全球主导地位,2023年控制超92%的稀土加工产能。为应对中国关键矿产出口管制措施,G7国家提出稀土价格下限计划,试图通过联合储备、限制对华投资和征收碳税等手段打破依赖,但因内部意见分歧未达成共识。美国虽加大对本土矿产投资,但技术瓶颈和资本撤离导致进展缓慢。
中欧班列受阻与北极航线替代
波兰以俄白军演为由关闭边境口岸,导致300多列中欧班列滞留,供应链成本上涨15%。中国随即启动中俄北极航线试航,新航线从宁波舟山港出发,航程缩短至18天,规避地缘政治风险。波兰因过境费损失和欧盟内部压力,最终重新开放口岸,但宣称可能再次关闭。
军事科技与区域冲突
中国福建舰完成歼-35战斗机电磁弹射测试,成为全球首个实现五代舰载机电磁弹射的国家,技术稳定性优于美国福特级航母。巴基斯坦空军在印巴空战中利用歼-10C战斗机搭载霹雳-15E导弹,击落印度阵风战机,展示超视距空战优势。
中东局势与人道危机
哈马斯“阿克萨洪水行动”引发以色列对加沙大规模军事打击,导致超6.5万人死亡。加沙基础设施瘫痪,联合国警告饥荒蔓延,但以色列否认种族灭绝指控。冲突长期化背景下,巴勒斯坦建国前景愈发渺茫,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进程受阻。
国际外交与舆论博弈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指责中国对俄乌冲突“未尽责”,试图施压中国介入调停。中国重申中立立场,强调劝和促谈原则。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同步炒作“中俄经贸支撑战争”,与泽连斯基形成舆论呼应,但非西方国家普遍反对将中国卷入战争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