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于2025年9月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直接导致中欧班列中断。表面理由是无人机越境事件引发的安全担忧,但深层原因涉及多重复杂因素。欧盟内部右倾化趋势加剧,极右翼政党崛起推动贸易保护主义,波兰借此限制中国商品进入欧洲,以换取欧盟在移民等议题上的支持,同时响应供应链韧性战略的政治需求。
从地缘政治看,波俄地缘对抗长期存在,波兰将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联合军演视为威胁,借关闭边境向北约展示战略价值。此举也与美国战略相关,波兰作为北约东翼国家,安全依赖美国,客观上配合了美国削弱中欧陆路贸易通道的意图,推动欧洲转向印太经济框架。
波兰虽因中欧贸易顺差获益丰厚,但低估了边境关闭的反噬效应。其物流枢纽马拉史维奇日均损失百万欧元过境费,且面临货物分流至匈牙利、捷克等中欧替代通道的风险。中国迅速启动北极航道测试和跨里海南线通道,通过技术创新打破地缘限制,北极航道首航已节省75万美元成本并减少碳排放。
此次事件暴露小国在全球化中的脆弱性。中国通过多元化通道建设和外交斡旋应对,强调开放合作不可逆。若波兰持续零和博弈,可能在欧亚贸易版图中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