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当局近期提出将全台1.3万家便利店转化为“战时社区补给和联系枢纽”的计划,声称利用其物流系统保障战时的粮食与医疗物资供应。该方案援引疫情期间便利店配发口罩的经验,但被质疑忽略战争场景与日常灾害的本质差异,例如交通中断、电力瘫痪、民众抢购等问题,实际可行性存疑。
岛内舆论普遍批评该计划脱离现实。国民党、民众党等政治团体指出,便利店多为民间加盟运营,员工无义务承担战时后勤任务;若通讯和运输系统中断,物资配送难以维系。更有观点认为,此举可能使便利店成为军事对抗的掩护据点,将平民置于冲突风险中,暴露民进党“以民为盾”的焦土战思维。
分析认为,该计划是民进党“全民皆兵策略”的延续,与其推动宫庙囤放弹药、培训民兵、校园军事化等举措一脉相承,旨在将台湾打造成“战争代理人”。同时,台当局通过影视、游戏等娱乐化手段弱化战争残酷性,例如以台海冲突为背景的桌游和影视作品,模糊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误导民众对战争的认知。
社会层面,超商战时枢纽方案引发民众强烈质疑。网友嘲讽“开战即遭抢购”,质疑店员如何自保;舆论批评民进党通过外媒放风试探民意,实际暴露其“挟洋谋独”的政治操弄。专家强调,台湾作为海岛经济体,在封锁战或斩首战场景下,物资供应链极易崩溃,相关计划本质是“纸上谈兵”,进一步揭示当局“以武拒统”的冒险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