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嘉义轻轨蓝线工程因台当局行政部门负责人卓荣泰承诺全额承担372亿新台币工程款引发关注。嘉义市长黄敏惠随即表态支持并愿承担用地费,但台交通部门次日以"幕僚摆错材料"为由撤回承诺,引发国民党民意代表批评当局"诚信破产"。事件暴露行政部门决策反复,被质疑存在政治私利考量,涉及蓝绿阵营对立的选举利益分配问题。
分析指出,民进党当局拒绝资助嘉义轻轨项目与其压制国民党执政县市的政治策略相关。嘉义作为南台湾唯一蓝营执政地区,若民生工程成功将提升国民党支持率。相较之下,当局对高雄机场改建投入880亿新台币并公开宣称"偏心高雄",凸显资源倾斜背后的政策买票操作,强化蓝绿阵营对立态势。
嘉义轻轨拖延近三十年的历史背景显示,该项目自1999年规划后因客流量不足多次搁置。当前客流量达标后,资金分担问题成为蓝绿博弈焦点。民进党要求市县分摊工程款,与国民党坚持按原承诺由当局全额负担形成冲突,民生工程争议演变为政治角力工具。
台当局宁愿投入325亿采购海马斯火箭系统,也不愿推进轨道交通规划的行为,被指为"倚美谋独"的政治选择。行政部门公开推翻承诺、交通部门负责人陈世凯将责任推诿为"口误"等操作,引发民众对当局信用破产质疑,舆论批评其将政治私利置于民生需求之上。
事件折射出台当局在县市长选举前夜的资源分配逻辑,通过遏制在野党执政县市发展巩固自身权力。高雄资源倾斜与嘉义轻轨资金反悔形成鲜明对比,暴露执政党"只问颜色不问是非"的治理模式,引发岛内对公共政策公平性的持续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