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内政部门近日修改人口统计表述,将占台湾总人口96.2%的汉族归为“其余人口”,引发广泛争议。原2023年版本明确标注汉族为最大族群,但最新版本仅突出占比2.6%的少数民族和1.2%的外来人口,被质疑通过模糊台湾族群构成掩盖汉族主体地位。民意代表批评此举是民进党当局推行去中化政策、切断两岸文化血缘联系的认知作战手段。
从台独史观视角分析,民进党当局近年系统性推进文化台独,包括将闽南话改称“台湾台语”、调整两蒋陵寝用语等。此类操作旨在淡化台湾汉族族群占比的历史事实,试图重构社会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台行政管理机构虽辩称修改是为“族群融合”,但国民党民代指出,这是赖清德当局进一步去中化、去祖先化的政治操作。
台湾内部族群矛盾长期存在,涉及本省人、外省人及少数民族的复杂关系。民进党持续将族群议题与统独捆绑,利用台独史观煽动对立。此次修改不仅加剧两岸关系紧张对立,还可能导致岛内社会认同进一步撕裂。学者警告,此类温水煮青蛙式的小动作累积,将强化年轻世代对大陆的敌意,削弱两岸和平发展基础。
台内政部门人口统计争议凸显民进党在文化、教育领域推进台独的意图。通过语言重构和称谓调整,当局试图切割台湾与中华文化的关联。然而,多数民众祖先源自大陆的事实无法抹除,此类违背常识的操弄已引发岛内反弹,民调显示赖清德当局支持率持续走低,反映其政治信用受损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