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我们的开播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给所有收听的朋友送上一份小礼物,点击下图即可领取你的专属收听报告,赶快来试试吧 ↓↓↓
【彩蛋时刻】
★彩蛋(一):外蒙古独立简史
外蒙古独立,亦称库伦独立。
1911年辛亥革命后,在沙皇俄国驻库伦领事的策动下,外蒙古建立“大蒙古国”政府,此独立未被中华民国政府承认。袁世凯出兵三年收复内蒙古,但未收复外蒙古。
1913年沙俄当局迫使北洋政府签订《中俄声明》。规定外蒙古承认中国宗主权,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俄承认外蒙古自治。1915年6月7日中俄蒙在恰克图签定《恰克图协约》,将此声明具体化。据此,外蒙古改称蒙古地方。
(蒙古地方)
1919年11月,徐树铮的部队开进乌兰巴托,外蒙古王公放弃抵抗,中国政府军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收复了分离七年之久的外蒙古。然而,外蒙古的回归并没有持续多久,便重新遭到苏俄的入侵。1920年7月9日,段琪瑞下台,西北筹边使公署被裁撤,徐树铮率军返回内地,旋遭通缉,逃入日本使馆,库仑仅留守部份兵力。1921年,白俄恩琴的军队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下攻入库伦。中国驻军撤离库伦。
(徐树铮在当时库伦与外蒙王公合影)
(1918—1920年 北洋军收复外蒙古路线图)
1921年11月25日蒙古人民党建立君主立宪蒙古,1924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布从中国独立,当时的北洋政府并未承认。定都库伦,改城名为乌兰巴托,以1921年作独立纪元,允许苏联驻军。
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与前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意外蒙古根据公投结果独立。次年,对独立予以承认。
(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上签字)
(1946年1月5日:国民政府公告承认外蒙古之独立)
1952年,台湾当局在联合国以苏联违反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并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由引发“控苏案”,从此不再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
(台湾曾出版中华民国全图,呈海棠叶形状)
1961年10月2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30号决议案,当时占据中国席位的台湾当局弃权,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
★彩蛋(二):100年前拍摄的外蒙古彩照
阿尔伯特•卡恩(Albert Kahn)是法国巴黎的一位银行家、慈善家。20世纪初期,他雇用了10多名摄影师,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他的摄影计划。1909至1931年间,他共拍摄收集了大约72000张彩色照片,4000张立体照片以及60英尺长、超过100小时的电影胶片,这一系列的照片和影像被称为“地球档案”。本组图集选自摄影师斯蒂芬•帕塞1913的外蒙古之旅。
(1913年时库伦远景)
(库伦“黄宫”的宫门)
(“黄宫”内的喇嘛们)
(法国摄影师斯蒂芬•帕塞的四轮马车在恰克图(Kykhta)和库伦两地间行驶。照片上能看到俄罗斯和法国国旗)
(已婚的蒙古妇女着装打扮)
(1913年在库伦的两个哥萨克兵 象征俄罗斯帝国对外蒙古的军事保护)
(一个被判活活饿死的蒙古女人 这种木箱是一种在游牧民族间广泛使用的便携式监狱)
★彩蛋(三):如今的乌兰巴托
乌兰巴托是一座具有浓郁草原风貌的现代城市。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面积为47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0.8万(2016年底) ,目前蒙古46% 的人口居住在乌兰巴托,其中74%的人口是青壮年,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乌兰巴托夜景)
(乌兰巴托城市景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部分老的蒙古包区在苏联的资助下被替换苏联样式的街区,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城市规划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1956年修通蒙古纵贯铁路联通北京和莫斯科。
(从北京到莫斯科的火车 途经乌兰巴托)
1992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改称蒙古国,宪法规定乌兰巴托为首都,其他地区人口大量涌入乌兰巴托。2009年到2010年,乌兰巴托平均房价涨了45%。
(乌兰巴托的郊区)
(乌兰巴托:练习体操的青年)
乌兰巴托已由蒙古昔日的宗教中心变成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附近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煤。全国大部分工厂企业设在这里,工业以轻工业、建筑材料、金属材料和食品工业为主。全市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乌兰巴托市地毯厂生产的纯羊毛地毯多次获得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奖牌,还有裘皮服装、山羊绒和驼绒制品,成了该市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乌兰巴托:购买羊绒的人)
蒙古决定2025年全面废除西里尔文恢复传统蒙文
近年来,蒙古一直致力于在学校进行古蒙文教育和使用古蒙文。并决定于2025年全面废除使用西里尔文恢复使用传统蒙古文。
蒙古民族使用回鹘蒙文、即传统蒙古文字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1941年外蒙古纸币上的新旧蒙文)
西里尔蒙文又称斯拉夫蒙文,外来词汇很多,主要以英语为主。它具有书面语与口语一致、便于印刷等优点,对于蒙古科学文化教育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和回鹘蒙文相比,西里尔蒙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却有着不利的影响。
(蒙文字母对照表)
★彩蛋(四):那些年的西康省
西康省,中国旧省名,设置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简称康。为延续清制所设的22省之一,省东界四川,南界云南、印度,西界西藏,北界青海。
(西康省地图)
西康省所辖地主要为现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藏东部昌都市等,多数地区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地。
(西康省政府大门口的照片)
(西康省首府康定)
(那时候的康定交通极不发达,老百姓过河往往用这种索道)
中华民国西康省时期(1928年-1950年)
1928年,国民政府任命刘文辉为川康边防总指挥。
1939年1月1日成立西康省政府,省会设在康定,省府委员九人,其中刘文辉兼省主席。
国共内战中,国民政府节节败退。1950年3月12日,西昌战役开始,3月21日,中共解放军包围中华民国于大陆的最后据点西昌,胡宗南见败局已定,匆忙登机离开。3月27日,解放军进入西昌。4月初,西昌战役结束,近3万名国军溃军散向各地。
(西康省主席 刘文辉)
(义敦县长在寒酸的县政府门前的留影 当时“刘主席有令: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太爷就地正法” 1939年11月)
(1939年11月 西康省-巴安县[今巴塘县]县立小学藏汉教员合影 孙明经摄)
共和国西康省时期(1950年-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于1950年4月26日成立西康省人民政府,省府驻驻康定,省主席廖志高,全省分设康定、雅安、西昌等3个专区。1950年12月康定专区改为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1年由雅安县城区析置雅安市,为西康省人民政府驻地。1952年,凉山地区被划出西昌专区,设凉山彝族自治区。
(1951年-1954年 西康省地图)
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议撤销西康省,原西康省所属区分别并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今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以东并入四川省,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区并入西藏。
★彩蛋(五):二刘争川 三刘三条路
民国初年,四川军阀混战,刘家也成了气候。1927年,川军形成以大邑刘家叔侄为首的两个派系:侄子刘湘为首的速成系,主要骨干有杨森、唐式遵等;以叔叔刘文辉为首的保定系,主要骨干有邓锡侯、田颂尧等。
(1934年 刘湘留影)
1932年,刘氏叔侄为争霸四川,矛盾不可调和,“二刘”大战爆发。这是四川军阀400多次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混战。战火烧了近一年,遍及川西、川北以及川南数十县,参战官兵20余万。仅开战头3个月,双方死伤人数就达6万,战区每天“断粮饥饿,投尸战火,哭声震天,惨不忍闻。”
“二刘”大战以刘湘大胜而告终,他当上了四川省主席,登上“四川王”的宝座。刘文辉败退到四川雅安,面对一望无际的荒原,心中凄凉。夫人杨蕴光于是出马,去成都找刘湘说情。见了刘湘第一句话是:“到底要把你幺爸(四川方言,即叔叔)赶到什么地方去?”刘湘赔起笑脸,嘴上支支吾吾。在杨蕴光一再追问下,才说了真话:“幺爸腰杆不能硬,一硬就要出事。我不是要搞垮他,只想压一压他的气焰。既然婶婶出面说话,那就让幺爸在雅安待着吧。”
后来,刘文辉请求国民党中央,将宁属(今四川凉山州)、雅属(今四川雅安地区)两地划归西康。蒋介石让刘湘定夺,刘湘坚决反对。直到刘湘死后,刘文辉再次提出西康建省。此时蒋介石考虑全盘局势,为取得刘文辉支持,把原属四川省的雅安、西昌两个专区划归西康。1939年元旦,西康建省,刘文辉是首任省主席。这年他正好40岁。他写了个条幅“生命始于四十”,挂在办公室里。在当地,他励精图治,锐意经营,开办矿山,兴建学校,倒也使西康呈现新气象。
(1938年,民国西康省委员长刘文辉全家照 庄学本摄)
(西康皮革生产)
蒋介石上台后,刘湘一度被蒋利用,参与反共。但刘、蒋之间也在激烈争夺对四川的控制权。在与蒋介石的对抗中,刘湘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立场,由反共拥蒋的地方军阀,转变为愿意参加抗日的地方实力派。国民政府任命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长官部设郑州。刘湘匆匆踏上征程。上任之际,刘湘胃病已很严重,经常咯血不止,部下劝他休息一段时间。他坚持说:“打了那么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能在后方苟安?”川军出川抗战,是抗日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据史料记载,抗战8年,四川提供了近300万人的兵源,阵亡川军26.4万人,负伤35.6万人,失踪2.6万人,为全国之首。
再说刘文辉,在抗战中,刘文辉与中共高层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等多有交往,并最终走上了起义的道路。不过,当初他也只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总结前半生时他说:“因时势推移,由假成真而导致了起义。”1949年9月,刘文辉接到周恩来电报,大意是,中共大军行将西进,希望刘文辉积极准备,相机配合。刘文辉仔细盘算,决定投诚。起义后,蒋介石抄了他的家。建国后,刘文辉曾任林业部长。他晚年很少回忆过去,并曾说过:“搞政治没意思。”1976年6月24日,刘文辉病逝,时年82岁。
(刘文彩[左]与六弟刘文辉[中]和堂侄刘湘[右]的蜡像)
刘家还有个“名人”刘文彩(1888-1949)。他是刘文辉的五哥,全靠刘文辉发迹。1922年,刘文辉请他出山帮助理财,刘文彩果真是把铁算盘,10年间先后兼职10余种,军权财权一把抓,不仅解决了刘文辉的军需,自己也成了暴发户。
刘文彩被人们所熟悉,是解放后的大型泥塑展览《收租院》。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特殊政治环境下,刘文彩的形象被政治化,《收租院》的一些细节如水牢、吃人奶等,确实是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而虚构的。后来有人认为,刘文彩是“被冤屈的好人”,说他对农民并没有那么苛刻。
(刘文彩庄园)
大邑刘家除了“三刘”外,还出过不少人。刘文辉的大哥刘文渊,民国时曾任四川省咨议局议员、四川省高等审判厅厅长等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氏豪门辉煌逐渐消散,唯有大邑的刘氏庄园改成的民俗博物馆,作为历史的见证,依旧留在现实之中。
【本段文字整理自《环球人物》2010年第1期,作者:张永久,原题为:刘氏家族为何称霸四川二十年】
★彩蛋(六):美不胜收的川西风景
(木格措 康定情歌景区)
(丹巴美人谷)
(稻城亚丁)
(九寨沟)
【大紧语录】
1、十大曾经做过省会的城市,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后来就不是省会了,有的原因是这块地方不属于中国了,那就当然就没法做省会了;更多的是经济原因,因为经济的发展此消彼长,有的城市就衰落了;有的是因为政治的原因;有的是因为改土归流,少数民族地区等等。
2、一直到两岸都开放了,互相探亲,台湾当时还规定说大陆的概念,就是还包括了外蒙古,说这叫大陆,所以台湾人民赴大陆就是整个这大块地方,搞的里边很尴尬,那签证怎么办呢?
3、库伦的意思就是大庙的驻地,因为大活佛在这儿,乌兰巴托的意思就是红色英雄,所以大家听听这名字的改变,就是蒙古彻底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
4、刘文辉在民国历史上尤其四川历史上很著名,他的侄子刘湘是“四川王”。但是他还有一个哥哥很著名,叫刘文彩,咱们小时候学的这大地主收租院这些,说的就是刘文彩。
5、那个时候刘文辉为了搞建设,把私人手里的茶叶贸易都抢过来变成公营,因为他压低价钱,导致老百姓都不种茶了,改种鸦片了。那个时候云南、四川漫山遍野的种鸦片。刘文辉那时候确实靠这个撑了不少日子。
186xxxx1090:能不能跟你有
བྱམས་བརྩེ་:齐齐哈尔也是曾经的省会
锦:高老师讲的很好,喜欢听。
138xxxx6847:这首乌兰巴托的夜真好听
159xxxx0010:咸阳没有吗
孙金旺:小松,我理解你。你内心深处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宇过^_^添情:为了在一起,真是不容易
牛牛:新乡不是平原省的省会吗?怎么没有
红酒加煎饼:图们江水向东流,土字碑前路断头,登上哨所望沧海,往事不堪在回首
顺流丶逆流:曾经对中华伤害最大的外国不是日本,是俄国。
大叔气质正太心:弱国无外交
赵晓东:不管中国如何帮助蒙古 蒙古人依然敌视中国人 欺负中国人是常事
六月无歌.:安徽安庆
滨铁:外蒙古是清军入主中原的陪嫁。
阳阳:收复蒙古
因为丑罚八块:为什么中国要承认外蒙古
hunter:非常好
CC:库伦结尾bgm求告知呢。。
我就想改一个长一点的名字:九寨离康定还挺远的呢……
陆牧之:推荐首歌《乌兰巴托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