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成都地铁2号线发生一起地铁怪异行为引发恐慌事件。26岁男子李某为博取网络流量,在车厢内故意发出怪叫、扭曲肢体,导致乘客躲避时3人受伤,列车运行一度延误。公安机关认定其行为属于扰乱公共秩序治安处罚范畴,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对其处以行政拘留,因其行为情节较重且造成实际后果。
法律分析指出,李某的行为若导致轻伤以上后果或更大范围公共秩序混乱,可能触及寻衅滋事罪构成标准,面临刑事追责。目前案件中伤者未达轻伤,故以治安处罚定性。民事赔偿方面,受害人可依据《民法典》1165条主张医疗费、误工费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民事赔偿项目及流程,同时可基于运输合同安全保障义务向地铁公司主张违约责任。
针对李某拍摄视频的网络平台责任,依据《网络安全法》第47条,平台未及时删除违规内容需承担警告或罚款等网络平台信息管理责任。此外,因列车延误导致的间接损失(如航班改签费用)或可主张赔偿,但需证明直接因果关系。
事件警示公众,公共空间并非法外之地,流量经济不可凌驾于公共安全之上。文明乘车与法治约束相辅相成,任何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均将受到法律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