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要求,应落实用户实名制度,加强网络主播管理,建立主播黑名单制度,健全完善直播内容监看、审查制度和违法有害内容处置措施。要求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遵守许可范围,做好内容审核、信息过滤、投诉举报处理等,建立7×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通知还强调,应用商店不得为列入有关部门黑名单中的网络直播App提供分发服务。
自2016年4月18日起,网络直播将有了多重约束。除网络直播房间必须标识水印外,直播内容存储时间不少于15天备查,所有主播必须实名认证。
对于播出涉政、涉枪、涉毒、涉暴、涉黄内容的主播,情节严重的将列入黑名单;审核人员对平台上的直播内容进行24小时实时监管。
实名信息提交包括: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本人手机号码、银行卡账户信息;本人手持身份证照片。如果在资料认证环节发现申请人不符合要求或信息不匹配,则不允许认证。此外,还需面对面人工认证。人工认证时申请者需在与审核人员视频聊天的过程中回答若干问题,认证过程不得少于1分钟。并且不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提供主播注册通道。
有分析人士给出了答案,网络直播实名制,可以预见,对于各平台监管、网络主播言行,相当于划了红线,贴了标识,以往盲人摸象,监管、问责困难的情况将得到改善。
同时舆论对此举也表示支持,认为当今网络直播内容有黑暗面,对于社会文明建设存有消减的负面作用。黄赌毒通过网络,无差别的传播给了各年龄层的群体,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不利。实名制的落实,可以从源头上跟踪、打击、责罚不法内容传播者。同时,实名制落实后,后续的监管方案、执行,也要跟上,避免“头重脚轻”、打雷不下雨的窘况。
大家普遍表示支持,网络直播作为时下最为火爆的产品,存在监管难、责任追究难、社会影响大的特点,而信息时代,恰恰需建立健康的网络环境。
还有网友表示实名制是监管部门进行监督问责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实名制落实后,如何搭建有效的监管制度,还需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同时,有网友对于网民信息安全是否存隐患,表示担忧,普通网友的信息安全可能会受到冲击,成为商家或者不法分子的赚钱工具,继而造成群众的利益受损。
其实呢好方案要落实,需考虑各种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阻力。网络直播实名制,是信息时代的一种进步,也是制度的一种完善,但同时也需要考量舆论场的忧虑,细化执行方案。
那么您对于六部门首次联手落实直播实名制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更多精彩敬请锁定热点N+1。(文稿整理源自:大众网、中金在线)
文字编辑:景建鹏